《亞太新聞評論》今天終於面世了!
有人可能會說,這本新聞專業刊物的誕生,來得有點不合時宜,因為包括亞太地區在內的全球新聞業,近年來都在不斷面對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日子越來越難過。為此,有人認為,「新聞已死」或者「新聞正在死亡」。但我們相信,最壞的時代,往往會孕育出最好的新聞工作者。
毫無疑問,科技的發展為新聞業帶來了顛覆式衝擊,其中對報章、雜誌、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的打擊尤爲巨大。網絡媒體和社交媒體的興起使傳統新聞業失去了以往的市場主導地位,新聞資訊的採集不再是新聞媒體的獨家專利,受衆同樣也會成爲突發新聞的發佈者;而社交媒體的興起,也往往使傳統媒體平台不再是受衆獲取新聞資訊來源的首選,甚至往往還需要靠社交媒體平台演算法的施捨,才能讓有關內容得以進入受眾的視線;新聞資訊來源的多元化,也使大衆傳播日趨小衆化,傳統新聞媒體已不能像以往那樣,輕而易舉地把新聞資訊送達到數目龐大的受衆群中。
正因如此,不少傳統媒體的發行量和收聽收視率急劇下降,廣告收入也隨之流失。歐洲媒體研究小組去年上半年在全球18個國家和地區進行調查,發現媒體廣告收入平均下跌了30%至50%。而在香港這裡,多家新聞媒體也因為連年出現虧損而先後裁員,其中包括不少記者。更有一些媒體因爲實在無法支撐下去,只好選擇停刊或停播。
不過,更讓新聞業前景堪憂的是,受衆信任危機似乎日益严重。英國牛津大學路透新聞學院去年發表的《數字新聞報告2020》,對全球40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調查,其中包括八個亞太地區的國家和地區。結果顯示,平均只有38%的受訪者表示,相信他們所看到的新聞是真實的。
新聞業所面對的受衆信任危機,一方面是因為全球政治生態日益受到民粹主義和政治觀點兩極化的影響,不少受眾改以「先立場、後事實」的方式看待新聞所致,再加上一些政治人物動輒把意見相左的媒體稱為「假新聞媒體」,並鼓動其支持者抵制甚至攻擊有關媒體,使新聞媒體變成了不同陣營的發洩對象。但另一方面,一些新聞媒體為了迎合受眾需求,放棄了應有的客觀公正、持平報導的專業操守,改爲以預設的政治立場報導新聞,甚至成爲了政治運動的積極參與者。
爲此,我們堅信,只要新聞傳媒人堅守崗位,繼續恪守新聞專業精神,新聞業就不會死亡。而新聞專業精神的核心價值就是報道事實,追求真相。相信不少朋友都知道,「唯真為善」(Truth Is Virtue)是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的院訓,也是各師生多年來一直秉持的座右銘。
今年世界新聞自由日的主題是「將資訊視為公共產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奧德蕾·阿祖萊女士为此表示,今年世界新聞自由日的主題,凸顯了經核實的可靠資訊所具有的毋庸置疑的重要性。它呼籲人們關注自由和專業記者通過處理錯誤資訊和其他有害內容,在生產和傳播經核實的可靠資訊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
我們也認為,傳播真實可靠的資訊,人人有責,而且從今天開始,我們應一起向未經核實的潛在虛假新聞資訊說不。
我們還堅信,新聞業的生死存亡,需要所有新聞人的共同努力。而這也正是我們今天推出《亞太新聞評論》的原因。事實上,《亞太新聞評論》的創辦宗旨是,希望成爲在亞太地區領先的一本新聞專業期刊,並為區内新聞業界人士提供一個開放交流的平台。而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將追蹤全球(尤其是亞太地區)新聞業的最新發展動態,對重大事件的新聞報導進行分析,並研究新聞前沿理論,提高新聞從業人員的專業操守,以及探索新的新聞運作模式。
爲此,本期刊開設了多個專題欄目。例如《每期專題》將探討新聞業界最熱門的話題,在創刊號中,我們推出兩岸三地事實查核專輯,邀請中國内地、台灣和香港的事實查核人員撰文介紹他們的工作經驗。
《擲地有聲》專門刊登新聞業舉足輕重人物發表的重磅文章,而為創刊號撰寫首篇文章的作者,是《爲什麽新聞業仍然重要》(Why Journalism Still Matters )一書的作者、美國著名新聞學者米克爾·舒德森(Michael Schudson)。
《與總編輯對話》則邀請全球新聞業的領軍人物,分享他們對新聞業發展的真知灼見,而首先登場的是BBC新聞製作高級總監兼專員傑米·安格斯及新加坡控股集團華文集團社長李慧玲,他們將分別剖析各自的新聞機構所面對的挑戰和機遇。
《新聞翹楚》則專訪對新聞業影響深遠的人物,而在創刊號中率先亮相的,是有香港「新聞教父」之譽的黃應士先生。他在專訪中特別強調了新聞人專業精神的重要性。
《給記者的信》是專門邀請各界精英與年輕記者進行互動交流的園地,而第一份來信發自享譽華人世界的香港著名作家陳冠中。
在《專題文章》中,我們特別邀請新聞界人士撰文,探討他們關注的不同話題,而在創刊號上收錄的兩篇文章,分別來自上海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的張力奮教授和深圳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辜曉進教授。
《新聞實踐》則邀請亞太各地的新聞記者和學者討論區内記者在新聞報道中面對的挑戰。本期我們邀請了菲律賓網站「拉普勒」(Rappler)記者Pia Ranada,介紹該國記者如何在該國民粹總統的統治下報道新聞,而學者Judith Clarke則介紹東南亞地區獨立新聞媒體的經營狀況。
一本新聞專業刊物的成功,有賴新聞傳媒業同行們的支持。我們也期待大家在未來的日子裏,為《亞太新聞評論》踴躍投稿,並對我們的内容提供寶貴意見和建議。
唯真為善 新聞不死!
《亞太新聞評論》編輯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