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新聞教育剛剛進入了一個幸運的里程碑--100年。
印度新聞教育的歷史可以歸功於Adyar at Madras ( Chennai)博士,他於1920年在馬德拉斯(欽奈)的阿迪亞爾國立大學在神學會的支持下開設了第一個新聞課程。 這是一門當代課程,需要與時俱進。隨著媒體消費的發展,學術界同樣必須與時俱進,傳授相
關的教育,並遵循未來的方法。新聞學教育領域是由創新和創意驅動的。關於新聞教育是否應被視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或職業課程的問題,有一個長期的辯論。100多年來,新聞教育工作者一直在努力將其確立為一門學科。隨著技術的進步、媒體的數字化和社交媒體平台的蓬勃發展,推動了印度媒體的重大轉型,因此,有必要在新聞教育中引入一個系統,使其確立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另一方面,許多人認為它是一門職業課程。隨著對職業課程需求的激增,像新聞和大眾傳播這樣以技能為導向的課程的入學率也在上升。印度技能發展部、部門技能委員會以及國家技能發展委員會(NSDC)和國家技能發展局(NSDA)已經制定了資格標準,並定義了該行業的新工作角色。課程也在相應調整,數字、社交、視聽媒體等新媒體在主流課程模塊中找到了位置。新聞教育需要在理論和實踐之間取得良好的平衡。
多年來,新聞業已經從一種形式超越到另一種形式,今天的媒體功能是高度數字化和一體化的。從印刷品,到音頻,到視聽,到互動的社會和數字媒介,當前和未來時代的記者需要接受媒介和信息的培訓。他們需要掌握技術技能和創造性講故事的藝術,跨越媒介,在受眾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快速變化的媒體環境中,媒體組織和媒體培訓機構正在快速採用最新、最好的技術和戰略來管理所有的利益相關者,這可能會改變新聞和新聞教育的方式。因此,隨著傳播網絡的變化,傳統媒體作為一個行業,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雖然新的發展拓寬了媒體消費的視野,但這也為新聞教育和能夠最好地裝備新時代記者的培訓增加了新的內容。Eapen教授認為,新聞教育工作者應該有在媒體工作的直接經驗,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有效地教導學生。因此,有必要建立新的專業和教育範式,以幫助解釋和管理這種雙重變化。正如Robert G. Picard在最近的一篇題為“不足的指導,正是當代新聞教育的挑戰 ”的文章中警告,“顯然,21世紀是一個非常不同的新聞環境。在這種環境下,新聞教育必須改變,否則就會枯萎和腐爛”。這只有通過引入創新的課程才能實現。
印度的新聞教育仍在深入扎根,媒體教育的擴展範圍仍相當巨大。
過去100年表明,印度作為一個國家已經做好了擴大新聞教育的準備,它的效用現在已經毋庸置疑。但也有一些問題沒有得到解答。其中一些問題涉及新的發展方向、相關性、課程需求、它作為一門學科的認可、它與媒體行業的聯繫等。奇怪的是,印度媒體教育的百年紀念年也恰好是冠狀病毒大流行的時期。在沒有冠狀病毒的世界里,媒體教育自然會進入一個不同的階段。
對於下一代來說,不僅僅需要有世界性的能力,還需要有獲取深度知識的高質量教育。教學和學習過程的個性化,自定進度的課程,以及互動和合作工作的可能性,都是下一代專業人士的優先事項。因此,必須探索一套下一步的未來實踐,並確定最佳做法。從課程到教學媒介,再到為有效教學而採用的方法。多學科方法、互動和體驗式學習的需要,為產業做好準備和提高就業能力的需要,是學術界和產業界專家必須考慮的一些關鍵方面。理論與技能/實踐課程之間的平衡不應局限於教學大綱結構中的一般分類,也應在教學技術方面的執行。在一個壓力越來越大的新聞室生態系統中,記者也應該對自我保護、安全和心理健康的概念保持敏感。
隨著技術發展對各方面的幫助,媒體教育也需要利用信息通信技術進步的力量。新的技術革新已經並將繼續產生更深遠的影響--在新聞和信息的覆蓋面、滲透力和參與度方面。互聯網正在繞過專業記者;人工智能現在至少可以完成一些傳統上屬於記者領域的角色。它將從新聞編輯室每天收到的大量信息中簡化過濾和選擇相關的故事--從而從根本上改變21世紀的新聞編輯室。有人稱之為 “混合新聞室”;有人稱之為“遠程新聞室”......事實是,未來的記者將是精通技術的,總是連接著:任何地方、任何地點、任何時間。
這個時代將被一個細分市場的媒體格局所定義,它專注於D2C(直接面向消費者)產品,以及獲取、保留和交易D2C關係的差異化技術。傳統媒體公司被這種細分市場的媒體格局所驅使,根據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來重新定義自己。例如,為了建立終端消費者平台,傳統廣播公司正在將自己修改為新媒體平台上的內容生產者,並在上面打出自己的競價。報紙也獲得了新的戰略,以音頻和視頻的形式創建內容,並通過交易和分類服務於社區的需求。內容製作公司和電信公司已經推出了D2C平台。D2C已經成為決定一個媒體品牌在市場上的價值和地位的最新參數。因此,新聞學教育工作者必須確保他們正在為行業準備好學生。
正如新教育政策(NEP)-2020所加強的,新聞教育的未來必須是重新想象現有的教學方法,擺脫”思考者思考,行動者行動“的孤立二元論,使技能、創造力和批判性思維共存。 持續的課堂評估指標、基於項目的學習模塊、現場接觸、角色扮演和案例研究是一些常見的方法和學習工具,它們將加強對社會和國家的文化、經濟和社會方面的概念和背景理解。根植於強大的道德和人類價值觀,新聞倫理在媒體專業人員的學習曲線和職業生涯中應始終處於最重要的地位。新聞專業的學生需要對關鍵的媒體素養有學術和專業的見解。當務之急是整合一個媒體素養框架,以指導印度背景下的媒體教育課程和教學方法。
2020年國家教育計劃的新修正案揚起了高揚的風帆。它概括了形成一個更加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而不是堅持過去由教師決定和評估科目的做法。這一更新使學生有可能選擇他們想學習的科目,這將使他們獲得更高的學習機會。該政策的一個關鍵目標是促進跨學科的研究和創新,以應對一些社會挑戰。例如,鼓勵高等教育機構(HEI)建立創業孵化器和技術發展中心。此外,政府建議建立一個國家研究基金會,以促進學習文化。該政策概述了國家教育技術論壇(NETF)的成立,這是一個自由交流關於使用技術提高學校和大學的學習、評估規劃和管理的論壇。該政策還認識到由於人工智能(AI)的廣泛使用而產生的挑戰,並說明需要適應最近由於人工智能在各個部門被
使用的增長而產生的變化。它已責成NETF根據其天賦和能力以及估計的破壞時間來識別和分類新興技術。這可以通過向人力部提交定期分析來完成,然後由人力部確定需要適當教育對策的技術。隨著顛覆性技術的出現,這項政策被認為是開創性的;它的定制者對技術的各個方面進行了認識和研究,包括與數據處理和保護有關的問題。從最近制定的新修正案來看,肯定會鼓勵學生追求大眾傳播,並最終為學生提供更好的職業前景,因為他們掌握了該學科的高質量知識和實用技術。有句話說得好,”教育不是裝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這符合教育系統新政策的引入。此舉將激勵學生學習更多的知識,激發他們的熱情和好奇心,最終改善青年,也就是我們國家的明天。
專家們強調了課程水平改革的必要性,以及加強學生分析能力的必要性。大學如何在堅持高質量的新聞教育方面發揮作用也引起了人們的關注。這可以通過縮小行業需求和學術界挑戰之間的差距來實現。
(作者簡介:Surbhi Dahiya博士是印度大眾傳媒學院英語新聞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