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報業評議會於2000年成立,深信新聞及言論自由對香港非常重要,是香港成功的基石、社會的核心價值。同時,報業評議會亦認定傳媒負有社會責任,必須恪守專業守則,新聞從業員須遵循真實、客觀、公正的原則,展現高水平的新聞專業與道德操守。
回顧1999年,法律改革委員會發出有關傳媒侵犯私隱行為的兩份諮詢文件,建議由官方主導成立保障私隱報業評議會。但香港報業公會則倡議由業界自律代替立法規管,並自行籌組由報業和社會人士組成的獨立評議會,主席由非新聞業界人士擔任,執委會的新聞業界代表須少於半數。
報業評議會所採用專業守則,是由香港新聞行政人員協會、香港記者協會、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及香港攝影記者協會共同制定的《新聞從業員專業操守守則》。報業評議會自2000年9月接受公眾投訴以來,一直希望透過市民的監察,業界的自我監督,來提升香港新聞媒體的專業水平與道德操守。
香港報業評議會資源不多,工作受到局限,既沒有法定權力對投訴個案進行調查,在批判傳媒時還要面對被控誹謗的風險,不過,報評會成立21年來,總計收到959宗投訴,審查委員會經過既定程序及仔細研究,確認超過一百宗投訴成立,並對二十多宗作出公開讉責。
報業評議會成立至今的二十二年間,傳媒生態的變化可謂翻天覆地,市民大眾獲取新聞資訊的渠道,由昔日傳統的報章、電視、電台丶雜誌,到今天普及使用互聯網,手機、社交群組及即時通訊平台,新舊媒體爭相追逐快速傳播,忽視把關求證,造成虛假資訊氾濫。
報評會成立初期,原只接受侵犯私隱與淫褻不雅的投訴,其後因應虛假資訉充斥,於是增加對不實個案的處理。過去二十年收到的投訴,亦發現有四成六是投訴新聞內容失實,較侵犯私隱的一成一和不雅、煽情的一成七為多。
評議會成立另一項主要工作是提升公眾對傳媒的了解,擔任教育任務。報評會有來自不同專業範疇的執委及成員,2010年至2018年期間,曾到二十多家中學,介紹新聞概念、傳媒的功能與社會角色、如何有效監察傳媒等。
去年9月報評會獲優質教育基金資助,為30家中學舉辦講座、工作坊及參觀活動,加強中學生的新聞分析能力,加深認識傳媒和社會的運作,同時亦希望提升學生分辨資訊真偽的能力,建立慎思明辨、尊重包容的正面價值觀。活動獲得多個辦學團體及多家學校支持,30家學校中,頭一年已完成其中20家,另外10個名額亦已有學校報名。在每次活動後,我們都會進行問卷調查,平均有9成師生表示,活動令他們加深對傳媒認識。
我們的講座由資深新聞人負責,學校可選擇主題,不過,大部分都喜愛以假新聞或不實資訊為題,反映這話題受學校關注的程度。學校亦多數安排中四或中五學生參加講座,從他們的一些即場提問例子,可看出中學生對這問題是認知不足。
每次講座之後,我們都會安排工作坊,希望透過一些場景設定的活動,可加深同學對講題的認識。擔任導師的均是資深傳媒人。活動亦配合參觀與交流,包括到大學的新聞系,與教授講師對談,亦有安排去報館或香港新聞博覽館,讓學生了解傳媒的運作與發展。
報評會亦有推出明辨資訊真偽的課程,有法律界人士擔任課程顧問,除了會介紹辨識資訊真偽的方法和重要性外,課程另一目的是希望學生多了解與資訊相關的法律常識,從而學懂知法守法的重要性。
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社交平台及即時通訊令資訊傳輸渠道多變而快速,要有效防止不實訊息流傳,報業評議會認同要與時並進,要作更多的努力。
行政長官李家超宣讀任內第一份施政報告,強調會進一步健全香港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包括完成處理虛假訊息的顧問研究作政策考慮。
如何打擊不實信息,綜觀可循四方面入手。第一,政府成立專責部門,快速澄清失實資訊,就像英國、香港亦有實行,但要阻截失實資訊,單靠一招當然不夠。第二,政府倡議的立法方式規管虛假資訊,新加坡及法國均有先例可援,香港立法規管的目的,是為了防止操控選舉、促進有效管治、還是國家安全? 如果條文嚴謹,可能予人有加強控制的感覺,擔心言論與新聞自由的空間收窄。另外,對於失實訊息,性質上有“Misinformation”和“Disinformation”之分,錯誤和造假,規管上當然是有分別,這方面新聞業界比較關注。第三,在業界自律方面,報界曾透過自律去回應社會對報章侵犯私隱報道的關注,今天,香港媒體發展仍然蓬勃,傳統與新興媒體、數碼網絡與平面印刷媒體,百花齊放,發展多元,要訂出一套共同願意遵守的守則,實在並不容易。當前,包括報業評議會的傳媒業界團體、通訊局的監管部門,能否組成更有效力、得到公眾信賴的處理投訴的機制,亦值得探討。第四,從公眾教育入手方面,佷高興見到政府同民間機構近年都致力推動傳媒資訊教育,去抗衡不實資訊的氾濫。
香港高中的公民及社會發展科,課程已經加入資訊素養。教育局亦鼓勵中小學培養學生學習分辨資訊真偽的能力。優質教育基金、馬會亦都增加撥款支持加強媒體素養項目。新聞博覽館的系列講座、青年協會建立的媒體素養教育網、浸大成立事實查核中心並加強新聞道德教育等,都可見各方面在努力中。
在外國經驗方面,芬蘭政府資助獨立核查機構,並已將資訊素養引入課程中,包括學前教育,成為全歐洲傳媒素養指數最高、被譽為最有能力抗擊虛假信息國家,值得我們參考學習。
報業評議會認為,以上各種方法均有助打擊不實資訊和提升新聞工作水平,政府可以多做些什麼、如何立法規管、傳媒怎樣加強自律、傳媒素養教育如何推展,政府、社會及媒體持份者宜充分討論,努力在促進新聞資訊自由流通,與減少不實資訊之間取得平衡。
(作者簡介:楊金權是香港報業評議會執行委員)